美媒称,一项新研究显示,3.59亿年前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可能是由一颗遥远恒星的死亡爆炸引发的。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24日报道,在泥盆纪末期,地球上约70%的无脊椎动物死亡。

报道称,在泥盆纪末期(4.16亿至3.58亿年前),发生了名为“罕根堡事件”的生物大灭绝;它消灭了名为盾皮鱼的身披骨甲的鱼类,消灭了地球上约70%的无脊椎动物。但是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不清楚是什么造成了这次大灭绝。

最近,保存完好的植物孢子为这场古老的大灭绝事件提供了线索。存在于泥盆纪和石炭纪过渡期的数千年的化石孢子显示出紫外线破坏的迹象。这一发现表明,一场灾难性事件对地球臭氧层造成了持久的破坏,而臭氧层能够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的紫外线影响。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科学家们提出,造成紫外线爆炸的可能候选者可能是在距离地球65光年内爆炸的一颗或多颗超新星。

恒星死亡时,会释放出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如果一颗超新星距离地球足够近,这些射线就能撕裂臭氧层,令地球暴露于未经过滤的紫外线之下,并且伤害地表的生命。然而,这种损害通常是短暂的。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天文学系教授布赖恩·菲尔兹说,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其影响就会消失,“10年后,地球的臭氧层恢复”。

但是菲尔兹在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记者,最初的爆炸只是一颗邻近的超新星可能造成的损害的第一阶段。

菲尔兹说:“后来,超新星爆炸撞击了太阳系。这场爆炸充当了粒子加速器的作用,地球沐浴在一场由高能粒子构成的密集雨中。”这场爆炸不仅剥去了地球的臭氧层——再一次——而且大量μ介子被辐射到地球表面,直接深入地下和海洋。

报道指出,好消息是,不需要担心会有一颗超新星颠覆生命——至少,不会很快。

这项发现8月18日发表在《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网站上。(编译/张琳)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