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1日发表题为《战争正如何改变商业》的文章,作者系拉娜·富鲁哈尔,文章称,即使在冲突、脱钩和地缘政治局势引发恐慌的时代,仍然值得记住的是,危中有机。全文摘编如下:

乌克兰冲突已经颠覆了无数人的生活。如今,它还在颠覆商业模式。随着西方跨国公司大批离开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链中断,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一切。

挑战颇多,包括如何向乌克兰当地员工支付薪水,以及如何获得战前从该地区采购的零部件。依赖乌克兰零部件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也受到严重冲击。在它们艰难构建新系统之际,其工厂处于停产状态。

但是,就连供应商或业务不在冲突最激烈地区的公司也认识到,它们需要做出改变,从假设全球化不受限制变为建设地区性的——甚至是当地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它们还看到了进一步去中心化和配备冗余系统以规避未来冲击的好处。

投资企业RB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伯恩斯坦说:“目前供应链中断现象的持续时间比1973至1974年以及1979年的两次石油禁运的总时长还要长。”这并非暂时现象,而是新常态。

有能力负担整条供应链上更多环节的大公司一直在朝垂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以便解决供应链中断问题和由此产生的通胀压力。各种规模的公司都想方设法在消费者所在地提高生产本地化程度。纽约许多较小的“制造”公司在疫情期间受益,因为它们的原料来自当地。但也有大品牌在采取这种方式,它们只是希望,一旦面临冲击,能有更多的缓冲空间。

垂直农业初创企业普伦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阿拉马·库库陶伊说:“供应链正面临压力,而且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该公司与沃尔玛公司合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用垂直堆叠的容器种植新鲜农产品。库库陶伊还说:“此类公司希望减少对较长且复杂的供应链和进口品的依赖。大体上,你希望在客户所在地建厂。”

一段时间以来,这一直是制造业的一个趋势。其中一个例子是新百伦运动鞋制造公司。该公司上周宣布在马萨诸塞州建厂,以满足消费者对“美国制造”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公司找了更多的当地供应商,以规避可能出现的冲击。

情况无疑变得越来越明确:全世界不会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回归全球化。与其他行业相比,技术等一些行业将更多地感受到压力,不得不改变现有商业模式。看看,英特尔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创建了一家新的大型芯片生产厂,这是美国通过限制芯片出口在技术上与中国(如今还要加上俄罗斯)“脱钩”行动的一部分。

如果乌克兰冲突使限制“军民两用”技术的规定加速出台,我不会感到意外。英国可靠来源-隆巴德咨询公司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从芯片、电信和信息技术设备到航空航天、航空电子、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激光及其零部件的诸多行业,或许需要转移供应链并调整客户群以应对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