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并非唯一通过缩减业务规模和出售业务来应对去全球化挑战的银行。自2011年以来,汇丰银行也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全球资产瘦身计划,以应对去全球化趋势。汇丰银行向亚洲转移的战略包括出售土耳其和巴西的房地产、增加对中国广东珠三角地区和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的投资。

跨国公司四条出路

随着西方对俄实施越来越多的制裁,许多不是美国坚定伙伴的国家现在更加意识到在经济上与美国及其盟友捆绑在一起的危险。

对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来说,评估西方施加的制裁风险如何开始与相关风险领域叠加,这是一项战略挑战。这些风险领域包括网络威胁、新兴保护主义、全球流动性以及对政府承包商的影响等。

为更好地避免此类制裁未来在亚太地区带来的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采取四项措施:

第一,从全球化供应链和市场转向碎片化全球化的新现实,即本地化和区域化即将出现。各国政府制定的监管规则往往与自由贸易遵循的指导原则相冲突。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需要在这些规则中作出选择。然而,无论采用哪种规则,由于许多国家的监管措施十分复杂且相互不透明,跨国公司无法实现有效的对冲。因此,针对不同市场或利益集团的业务本地化或区域一体化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第二,从被迫脱钩转向选择性脱钩,从全面脱钩转向有针对性的脱钩。在与俄罗斯全面脱钩后,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一刀切方针的高风险,预计未来将在高科技产业等关键领域脱钩。基于上述情况,跨国公司应明确其业务类型,采取选择性脱钩战略,形成具有全球、本地和区域层面的公司布局。

第三,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体系,以保障整个产业链。全球供应链体系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不同国家产业链面临的风险相互交织,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加上最近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本已脆弱的供应链使依靠全球合作的跨国公司的运营成本持续上升。因此,积极拓宽和分散供应链渠道对确保供应链安全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对产业链控制权的争夺,尤其是对产业链中核心技术的争夺。

第四,重视中国市场,打造“双赢全球增长链”。在去全球化趋势更加广泛之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合作的象征。跨国公司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它们的全球网络和经营经验,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培育“一带一路”国家未来的市场。同时,跨国公司也应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降低在特定市场进行结算和对冲的风险。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