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爽)在近期发布的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中国科研产出显现强劲增长势头。英国《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科学研究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研究人员驱动的全球性努力,中国科研产出总体成绩突出,中国对全球科研生态系统作出重要贡献。

根据自然指数的关键指标“贡献份额”,中国机构科研产出大幅增加,有4家中国机构入榜全球10强;在2020至2021年上升最快的50家机构中,只有10家来自中国以外;在国家和地区榜单中,中国2021年科研产出增长14.4%,是前十名中涨幅最大的国家。对此,斯基珀表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在许多方面,这并不令人意外。(对于中国科研进步)我们已赞赏多年,中国科研不断发展壮大令人欣喜”。

“把科学说成是一项全球性事业听起来好像是陈词滥调,但它的确如此,”斯基珀表示,“从广义层面说,科学研究是为了解我们周围世界以及宇宙运行方式,改善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活,对抗疾病和饥饿,以及应对其他全球性挑战等,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面临这些问题,基于科学的全球解决方案将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关键作用。”

斯基珀指出,在这一方面,“中国对全球科研生态系统的贡献绝对是关键性的”。中国科研对世界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科研成果的引用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研究水平的重要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在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科研贡献最为显著,展现了“全球领导力”。

另一方面,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中国科研也在发挥领导性作用。斯基珀指出,“鉴于地球目前状况,气候变化带来生物多样性挑战,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必须考虑向科学寻求方向,寻求如何以可持续方式管理地球资源”,在这些方面,中国科研也在发挥引领作用。比如,中国开展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就是科学研究可以在全球范围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实例。

中国科研重视国际合作

在谈到中国科研不断取得进展的原因时,斯基珀认为,中国对科研的长期持续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大力发展教育等是重要因素。

她说,科学是一项“长期的努力,真正值得强调的是资助科学的持续战略,总体而言,中国已经展示了(发展科研的)伟大愿景,中国对科研的资助多年来一直在逐年增长,这真的很重要”。

“中国科研发展方式非常强调国际合作。”她说,“无论哪个体系,没有任何一个人或机构会擅长所有研究,而协作将可为参与研究的人员带来不同的专业视角,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我多年所看到的情况来说,中国研究人员真的认同这一点,并持续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