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欧盟下令暂缓发布,24日正式发布的最终版本与原定要发布的文本间也存在多个差异。后来报告里关于中国“全球散播不实消息”,以及提到中法间争执等字句被拿掉,一些用语也软化。

巴黎日记|中国一强硬,欧盟就退让了

口罩运输(资料图/法媒)

这场报告之争本质上是一场全球疫情描述话语权的角力战,是在争夺书写历史的决定权。正如我昨天日记所总结的:目前中国不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也不具备讲好西方坏故事的能力,更不具备讲坏西方好故事的能力——也就是西方能把中国成功抗疫讲到这种程度的能力,但中国有一个西方所不具备的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欧盟当然不认为自己错了,可是当它主要靠嘴的时候,就只能妥协了。西方崛起的过程中深知真理都是在大炮射程之内的。

今天的西方有普世价值,但缺少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和药品,彼此之间甚至要靠抢夺他国医疗物资这种直接夺财间接害命的方式才能救自己的命;中国的理念与西方标榜的普世价值及所谓的人权不都契合,但有西方急需的能救命的医疗物资。所以当西方用普世价值的“优势”来攻击中国时,中国自然会用自己的优势来回应。

(乱猜一下:西方这么积极地向中国推荐普世价值,是不是也想中国变成它们那种状态呢?可是如果中国也和西方一样有普世价值而没有医疗资源,谁能帮西方度过现在的难关呢?为己为人,西方还是住手吧。)

我总觉得真正普世的好东西,都是大家抢着要、争着要的,而且肯定是要了以后用了以后,效果好的;而不是那些强逼着其他国家要的东西。人都不傻,你的东西真要好,谁还会拒绝呢?

看到今天这一幕,我不由得想起近一百年前中国积弱积贫时期出版的《阎锡山日记》里的一段话:

“中国苟欲自强,简单一句话,就是无论男女老幼,统统向造产路上走,做的向造产路上做,学的向造产路上学。美国人的生产能力平均美金四百元,合我国币一千六百元,而中国人的造产能力平均二十五元,仅得美国人六十分之一,这样薄弱的造产能力,如何能强国呢?”。

今天中国早就超越当年遥不可及的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所以也才能中国一硬,欧盟即软。

当然,中欧关系是战略性的,影响双方关系的原因很多,绝非今天一个合作抗疫可以涵盖。西方媒体也承认,欧盟正为在中国的欧洲企业争取更佳待遇,而在疫情大流行前,中欧每日的双边贸易额超过16亿美元;德国汽车制造商、法国农民及其他产业,都高度依赖对中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