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更重要的是,欧盟正经历历史上少有的内忧外患,包括民粹主义崛起、英国脱欧、种族危机、难民危机、竞争力下降、俄罗斯的安全挑战、美国对传统盟友体系的破坏。所以当面对中国的崛起时,它虽然不愿接受,无法接受,但其反应却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最多也就是非暴力不合作而已。

其次,中欧经济互补性高。欧盟基本上在高端,比如空客、核能、污水处理;中国整体上还是在中低端。

最后,中欧双方在全球治理、共同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方面有很多共识。比如气候保护、捍卫自由贸易、推进全球化、反恐。尤其是在今天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的时代,中国成为欧盟在上述议题上可以依赖的主要力量。

巴黎日记|中国一强硬,欧盟就退让了

李克强与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共同主持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资料图/新华社)

中欧的冲突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升级对欧盟造成巨大冲击。

比如中国的发展,导致欧盟制造业的衰败——要么由于竞争失败而关门大吉,要么转向中国等新兴国家。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实力基础,这种局势如果不能逆转,对欧洲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更令欧洲寝食难安的是,中国正向高端制造业迈进,其进步之迅速,就是此一领域的领先者德国都感到巨大的危机。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开始限制中国对它们尖端技术产业的收购和投资。至于人工智能和5G技术,中国更是明显地走到了欧洲的前面。

对于欧洲民众而言,他们已经习惯的高福利、多假期的闲适生活方式受到严重冲击,难以维系。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二是双方国家发展战略上的冲突。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崛起后必然要走向世界。欧洲崛起时采用的手段是以直接占领土地为手段的殖民。美国的方式则主要是建立世界国银行等国际组织和组建盟国体系。中国则是建立在共享共赢互利基础之上的“一带一路”。相对而言,中国的模式更和、更平等、更有效。这也是为什么中东欧和南欧国家纷纷加入“一带一路”的原因。

但是正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的欧盟对此非常敏感,认为是对欧洲一体化的威胁,是对欧洲团结的破坏。尽管事实上谁都知道,欧盟是由主权国家建立的邦联,分裂是正常的状态,它也不存在强求统一的机制。就是美国这样的联邦制国家,各州都可以公开反对联邦政府的决定。比如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加州就公开反对,还要继续履行。所以,欧盟的分裂和外部因素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