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已经“脑死亡”的北约因危机再次复活。今年2月,德国总理舒尔茨设立了一个1000亿欧元的防务基金,并宣布德国将从今年开始,按照北约要求将每年GDP的2%用于防务。这将加强北约并充实欧洲“战略自主”。迄今为止,“战略自主”仅仅是法国的一个口号而已。

讽刺的是,北约越受欢迎,欧洲越不安全。如果芬兰真的加入北约,那么北约的军队将距圣彼得堡仅一箭之遥。克里姆林宫已经警告,此举将会终结“波罗的海无核地位”,这有可能是虚张声势,但谁知道呢?如果北约最担心的莫过于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发动进攻,为什么要不断挑衅,去戳普京的眼睛呢?欧洲只有一如既往同俄罗斯合作,才有可能安全。

最近几个月,对中俄伙伴关系的猜测甚嚣尘上。原因是普京2月来华出席冬奥会时双方宣布中俄友好“没有止境”,外界猜测中俄会因此缔结军事联盟。但是乌克兰战争恰好证明,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友谊不是军事联盟。中国并没有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相反,中国两次向乌克兰提供了包括食品和睡袋等人道主义援助和善款,并承诺将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中俄不结盟的一个原因是,它使两个伙伴之间有舒适的灵活度。尽管中俄都呼吁多极化,但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尽相同,彼此不结盟最好。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怀念苏联帝国的昔日荣光,普京本人曾经悲叹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俄罗斯认为它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害者。相比之下,中国是二战之后西方建立的全球贸易金融规章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捍卫现有的国际秩序对中国利益攸关。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有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有时甚至关系紧张,中国和西方最起码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往来,双方都不愿意割舍这种关系。

美国如何能够同时应付印太地区和欧洲战场有待观察。拜登曾经希望能够让美国对俄政策“稳定、可测”,这样,美国就可以专注其印太战略。乌克兰的战争毫无疑问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和资源,将进一步使拜登的印太战略空心化。印太战略目标很多,但手段很少,而且支持者寥寥。乌克兰会在多大程度上使拜登分心尚不清楚。在本地区,中国是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甚至美国最好的盟友也不愿意为了美国的利益而牺牲同中国的双边关系。

俄乌战争是不是世界陷入新的无序的转折点?据说,中国总理周恩来在被问到如何看待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说,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但现在说一句“乌克兰战争加速了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由西向东转移的趋势”也许不算为时过早。中国屹立于中央,举足轻重。它应站稳立场,成为世界的稳定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