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英国记者吉迪恩·拉赫曼在《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文章,呼吁西方国家放弃遏制中国的想法。其观点既有合理之处,又对中国的军事外交政策多有误解。观察者网翻译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文/ 吉迪恩·拉赫曼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我们希望中国失败吗?”我最近参加了一个专为西方决策者和评论员举办的研讨会,有人在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与会者翻阅了一份新年预测报告,其中一人问道,为什么把中国经济增速骤降列为2023年的一大风险——“这难道不是我们希望的吗?”

这个问题问得有道理。毕竟,美国总统一再表示,他愿意为保卫台湾(地区)而与中国开战。欧盟已将中国描述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英国正在辩论是否正式将中国列为“威胁”。很明显,如果你把一个国家视为威胁和竞争对手,那你还想看到它的经济快速增长吗?

或许你仍然希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那些认为中国经济继续成功仍符合西方利益的人,有一些合理的理由。首先,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希望中国经济陷入衰退,你就几乎等于希望世界经济也陷入衰退。如果中国崩溃了(例如,如果中国房地产行业崩溃),全世界的金融体系都会受到影响。

接下来还有一个有关道义的问题。你愿意让14亿多中国人变得更穷吗(很多中国人现在仍很贫穷)?中国的需求和投资对非洲和美洲国家至关重要。你也希望这些国家变得更穷吗?

由中国投资建设的斯里兰卡国际机场

此类争论仍在发生,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西方各国政府目前仍举棋不定。一般来说,两种世界秩序模式正在西方决策者的脑海中缠斗:一种是基于全球化的旧模式,另一种是基于大国竞争的新模式。

旧模式强调经济,以及中国人所说的“双赢合作”。其观点是,经济稳定和增长对世界各国都有好处。该模式还鼓励在气候变化等关键议题上延续过去的国际合作方式。

而新模式认为,一个更富裕的中国已不幸地变成了一个更具威胁性的中国。北京投入巨资建设军备,新模式的观点是,除非中国自己改弦更张或其野心受到外部遏制,否则全球和平与繁荣将受到威胁。俄乌战争和中俄合作强化了以下这种观点:现在最适合从大国竞争的角度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