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远远不是天鲸号所经历的最艰难的工作。交付以来,天鲸号就肩负重任,航行在填海拓土的最前线。

“船只和设备面临巨大考验,而船员们也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多重挑战,”冉纲强回忆道,“在外海作业时,由于远离陆地,如果再遇到极端天气,曾经一个月补给船都无法抵达。由于淡水匮乏,最糟糕的时候我们只能收集雨水使用。但即便如此,船员们也咬牙坚持了下来。”

每一项工程,天鲸号都要面临一个个考验、一重重关卡,但这个“大国重器”总能顺利突围,不断用实力书写“海上传奇”。自2010年投产以来,天鲸号先后在众多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重量级荣誉。

天鲸号大管轮纪海洋用白居易的诗句来总结自己的工作: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我们虽然没有倚天剑,但我们天鲸号提着大绞刀来编辑中国的海疆,来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纪海洋说。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鲸”

十年来,天鲸号这一大国重器除了服务国内重大工程,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作用,助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造福区域经济发展。

2017年,代表我国当时现役自航绞吸船最高科技水平的天鲸号启程奔赴海外。历时5年,天鲸号奔忙于“一带一路”沿线数万海里,经历了炙热的赤道海岸、濒临北极的冰冻严寒,突破高热气候、长波涌浪、复杂工况、恐怖袭击等考验,圆满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天鲸号在海外的第一站是特马港,这是非洲加纳第一大港,也是西非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枢纽港,新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将为全世界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港口基础设施和服务。然而,天鲸号到当地后,发现施工状况极其恶劣。施工海域土质为硬度60兆帕(压强单位)的岩石,普通挖泥船面对这种地质条件束手无策。

“当时整个亚洲,只有天鲸号具备施工条件,这也是选择我们这艘船的原因。”冉纲强回忆道。施工时当地官员又惊又喜,给出高度评价,称天鲸号为“世界上最锋利的牙齿”。

“如今天鲸号这张中国重器名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工程师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民众称赞,”中交天航局天鲸号党支部书记、浚工长窦润彬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条丝带已经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紧密缠绕在一起,它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贸易的往来,还有中国与世界各国政治、文化交流,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世界港口建设与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这是我们每个员工希望看到的,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