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内稀土也是对外开放式供应。在短期利益诱惑下,各家厂商扩大产能,形成恶性竞争,相互杀价,国际稀土价格暴跌。

80年代,中国单一稀土产量约20吨,2006年,达到8万吨,涨了4000倍。而价格却从每吨一万多美元,跌到几千美元。全球90%的稀土由中国提供,我们不计成本的向世界提供战略资源,西方国家借此机会,停止本国稀土矿开采,选择从中方进口,作为战略储备。以美国为例,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约占全球储量的10%,2002年,美国政府封存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转向从中国购买。

发达国家极其重视战略资源,国内的原材料没有经过加工,是禁止出口的。15世纪,国家间竞争的产业是羊毛纺织业,英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如果有谁敢私自出口绵羊、羊毛、毛线,就会被砍去左手,再犯者处死。限制国内资源出口的同时,西方国家在海外建立殖民地,控制原材料来源。19世纪,英国通过“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后来,美国也学习到这一点,利用新自由主义政策,影响拉美国家放弃工业化,源源不断为美国提供原材料。近代崛起的国家中,没有一个是因为出口资源而变得强大。

科工力量:中国获得稀土冶炼提纯能力,是付出了代价的

国内无节制开采稀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江西是国内生产稀土的重要省份,2011年,行业利润65亿元,然而在赣州一个市,为了恢复矿山环境,花费高达380亿元,是全省所获利润的6倍。开采稀土使用池浸工艺,也叫“搬山运动”,先砍树锄草,然后剥离表层土壤,原地挖坑,倒入强酸,将稀土元素提取出来。这种土办法,曾是江西赣南地区常用的提炼方案。这种方式,造成的污染,非常难治理,提炼后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硫铵化合物,前者污染地下水,后者相当于给土地施加重化肥,水稻只长杆不结穗。

科工力量:中国获得稀土冶炼提纯能力,是付出了代价的

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2006年后,中国加强了对稀土资源的管理,规范开采流程,出口采取配额制,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是世界第一稀土供应国。但中国的做法并没有得到美国、日本、欧盟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联合起来,将中国告到WTO,理由是中方限制原材料出口。美、日、欧指责我们,减少稀土出口,拉高国际市场价格,损害西方企业利益。后来,WTO裁定,中国败诉,出口配额制取消。实际上,世界各国每年真实稀土用量,加起来,也就12万吨,数字很小。真正需要稀土的国家,已经低价储备了大量中国稀土。西方炒作中方管控,是想让中国继续提供廉价的原材料,消耗我们独特的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