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的出口大幅增加;一些国家以牺牲其他地方的出口为代价增加了对美国的出口,或者说重新分配了贸易;而一些国家只是因为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销售减少而失去了出口。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各国可以做些什么,来确保从贸易战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同样,答案也有些令人惊讶。人们可能已经猜到,解释各国不同经验的最重要因素是贸易战前的专业化模式。

例如,像马来西亚和越南这样的国家,很幸运地生产着像机械这样受影响严重的产品类别。

然而,从贸易战的出口大赢家来看,专业化模式似乎并不重要。比如,南非、土耳其、埃及、罗马尼亚、墨西哥、新加坡、荷兰、比利时、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

重要的是两个关键的国家特征:参与"深度"贸易协定。这里协定定义为不仅包括关税,还包括其他边境保护措施的制度;以及累积的外国直接投资。

那些原先就有高度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国家受益最大。贸易协定往往会减少在外国市场扩张的固定成本,而现有的安排可能部分抵消了贸易战产生的不确定性。

同样,较高的外国直接投资是与外国市场有更多社会、政治和经济联系的可靠代表。

供应链效应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分析师,在2016年根据与大型跨国公司高管的私下谈话,在一份有预见性的政策简报中预测,美国的关税将"引发生产转移的菊花式供应链"。

如果一家公司决定将中国关税目标产品的生产转移到第三国,这将需要重新调整第三国的其他活动,进而影响其他几个国家。

鉴于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这些反应的确切模式会很难预测。但是,一个国家的国际一体化程度,似乎是企业搬迁决定的决定性因素。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那么,贸易战的大赢家似乎是具有深厚国际关系的"旁观者"国家。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贸易战并没有导致它所宣传的经济活动的重新定位,至少在中短期内是如此。相反,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只是被其他国家的进口所取代。

从"旁观者"国家的角度来看,贸易战颇为讽刺地表明了贸易一体化的重要性,特别是深度贸易协定和外国直接投资。

幸运的是,中美贸易战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结束。相反,它可能标志着一个新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开始,只是这个体系可能不再以美国或中国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