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入结构需优化

报告显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机构是我国研发经费的三大来源。

1995-2020年,企业部门提供的研发经费从300亿增长到1.87万亿,比例从约32%增长到77%。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政府作为我国研发经费第二大来源部门,占比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占比不足20%。

2000年起,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维持增长态势。报告显示,2020年,企业来源的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至1.87万亿元,占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达到了76.55%。

在全球研发经费前2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华为排名第二,在美国的谷歌之后,阿里巴巴排在第十七位。华为研发支出占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前10名研发支出的72.24%,占中国全部境内上市企业的12.23%。

从领域上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主要用于内部支出,外部支出经费少。行业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差距悬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业支出规模最大,超出排名靠后25个行业内部支出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企业执行基础研究经费不足是中国基础研究面临的突出问题。2020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中企业执行占比仅为6.52%,同期美国基础研究企业执行比例达32.14%,日本这一数据是47.07%。

“企业的基础研究这一块很低。很多企业还没意识到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性。”孙玉涛告诉记者,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经的发展过程,“企业在还未到领先水平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学已有的领先技术,但是一旦进入了 ‘无人区 ’,就必去自己去做一些前沿的东西因为没有前人可以学习,比如华为。”

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明确部署,企业从“技术创新主体”转变为“科技创新主体”,这一转变也对企业参与科技活动有了更高要求。

就在5日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这使得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成果应用的主体,才能使企业从源头全过程参与,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都能发挥主体作用。”

基础研究强度还要提升

与往年报告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基础研究专题。2021年,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指标首次进入五年规划,“十四五”期间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有望达到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