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北极冰川将融化殆尽,到时在北极将出现三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即北海经俄罗斯北极沿岸和白令海峡到达日本的东北航道,从加拿大东北部戴维斯海峡开始沿该国北部海岸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越北极点的中央航道。而东北、西北航道因冰川融化后通航时间长备受关注。

一旦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开通,将成为联系东北亚和西欧,联系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不仅可以节约大约40%的运输成本,还可能成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的替代选择。

一旦北极航道开通,将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这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北极航道的开通,不仅影响中国海洋运输业和国际贸易,还将带动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中国学者认为,北极的环境变化深刻影响我国未来海上运输,尤其对我国与北美洲、欧洲国家的海上运输影响巨大。

中国遭遇北极八国“门罗主义”

虽然北极的海域划分、科研价值、环境生态变化、自然资源开发、未来航道的使用、潜藏的地缘战略价值都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但中国最关注的还是北极气候变化及其科考价值,在北极的活动也主要集中于科研。

2007年俄罗斯在北极海底插旗宣示主权后,北极国家加大了对北极的争夺并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在北极宣示主权。这使中国改变态度,更加积极地介入北极事务,加大了在北极的科考力度。尽管中国在北极的活动集中于科考,且向来低调行事,仍引发一些北极国家的抵制和无端猜疑。

中国商人黄怒波去年计划在冰岛购地建设旅游设施,结果遭到拒绝。有分析认为,黄怒波购地遭拒反映了北极国家对区域外国家染指北极的高度戒备,这种戒备以及北极国家奉行的门罗主义,正是中国进军北极面临的最大障碍。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专门关于北极法律地位的国际条约。相关国际法的缺失,使北极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跑马圈地,试图控制更多的北极领土和海域,以便将来开发那里的资源。

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丹麦、冰岛、美国、瑞典和芬兰北极圈八国试图利用它们所处的地理优势,既不愿制定新的国际条约来约束自己在北极的行动,也不希望区域外国家染指北极。尽管这些国家围绕领土、外大陆架存在争端,面对试图染指北极的区域外国家它们却联手一致对外,企图将北极变成它们独享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