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迦陵】

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开始在沙特的一连串外交行程,包括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出席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峰会、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等。

首届中阿峰会在利雅得举行。图源:视觉中国

针对此次访问,西方媒体有过不少行前预测,例如称沙特可能同意“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中沙或将签订军火大单等。然从结果来看,西方的担忧并未全然成真。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海峰会时,倡议双方应充分使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然此一表述何时进入实践层面犹未可知;所谓中沙军火大单,更是从头到尾了无声息。但尽管如此,西方媒体依旧热议所谓“海湾新冷战”、“中美新冷战在中东”。

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上亦有两派声音相互博弈。一派认为阿拉伯国家正在转向,而中国将填补美国留下的“战略真空”,简言之,便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另一派基本上共享了前一假设,但担忧中国此举会重蹈美苏覆辙,在其看来中东长年战乱,各国惯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中国若与沙特等国过度靠近,可能被迫卷入区域冲突,简言之,便是过度介入、引火自焚。

综上所述,中国领导人此次访问不仅吸引全球关注,亦在国内引发不少讨论。而要分析未来的中沙、中海乃至中阿关系走向,此次“三环”峰会确实揭示了些许线索。

沙特与海合会是新核心

首先,由峰会安排可见,沙特是转动新世代中阿关系的承轴,海合会则发挥了平台作用。

在中沙互动场域,沙特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中国同样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和原油客户,尤其2016年确立“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后,两国在能源与非能源合作领域皆有了更多探索。

在能源场域,有鉴于中国的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稳定增加,中沙的原油贸易逐年成长。以2021年数据为例,中国市场占沙特原油出口总量的27%,是该国最大原油买家,尽管此一占比在2022年5月被俄罗斯短暂超越,中国的采购趋势依旧未变,沙特遂在8月再度回升为中国最大石油进口来源。

此外,中沙近年也尝试合资炼化项目。以2016年正式投产的中沙合资延布炼厂为例,总投资额86亿美元中,沙特阿美公司拥有62.5%的股权,中石化拥有37.5%的股权,中方也引入自身管理系统、生产体系、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