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备歼-7以外,“霹雳”-8更是歼-8系列的标配武器。在我国引进以色列“怪蛇”-3并仿制生产“霹雳”-8后的十余年间,这一型号一直十分神秘、低调,鲜有上镜,直到2001年4月“南海撞机”事件发生,通过美方拍摄的歼-8II挂载“霹雳”-8的画面,外界才得知这一型号的存在。而进入新千年以后我空军中的三代机国产歼-10,歼-11A(苏-27SK)也逐渐开始入役,性能先进的“霹雳”-8也顺理成章的开始装备这两款机型。
在此过程中,我国军工单位对“霹雳”-8做出了改进,采用四元(即4个以矩形阵列布置的红外探测器)红外制导代替原先的单元红外制导,抗干扰能力大幅度提高,在这一点上已经领先于同时期我国随苏-27SK配套引进的采用双元红外制导的R-73空空导弹。而歼-10更是凭借其优秀的“瞬盘”机动力和“霹雳”-8的离轴发射功能,在与歼-11A的近距离格斗对抗演练中多次提前锁定对方而获胜。
直到今天,尽管有了更先进的国产第四代格斗弹“霹雳”-10,服役超过二十余年的“霹雳”-8仍然在我空军部队中广泛使用,搭配于包括国产歼-11B、歼-15、歼-16、歼-10B/C在内的所有型号。
而放眼当年引进以色列“怪蛇”-3的“八号工程”,采购总价和专利费用加在一起也不到2亿美元,单单通过这一笔交易我国就弥补了近二十年的差距,掌握了诸如锑化铟红外导引头在内的先进格斗弹所必需的新技术,并将其发展运用到第四代空空导弹上,一举弯道超车,可以说这笔买卖是物超所值。因此,引进仿制对于弥补军事技术实力上的差距,依然不失为一条可选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