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经】

2023年3月,中国进出口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同比增8.4%。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介绍,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但这个“平稳”背后有惊涛骇浪,3月出口的逆袭,让唱衰者难以理解,甚至看好中国外贸的人也感觉惊讶。

洋山深水港的起重机和集装箱(作者供图)

如《华尔街日报》此前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中国3月份出口预计同比降7%(以美元计),进口下降5%,贸易顺差410亿美元。但实际数字是,3月出口3156亿美元,“暴增”14.8%,顺差881.9亿美元。一季度出口8218.3亿美元,从前两月的-6.8%,转为0.5%。经济学家的预期与实际数值的差异,大到让人难以理解。

而且中国3月出口大增,是独家现象。例如经常作为比照的几个对象,印度3月货物贸易出口383.8亿美元,同比降13.9%;越南一季度出口降11.9%,3月降14.8%;韩国3月出口551.2亿美元,降13.6%。中国出口体量本就巨大,为何3月忽然独家暴增?

笔者认为,经济学家与舆论对于中国出口实力的认知存在系统性偏差。而这种偏差在特殊背景下,还被“盼衰”情绪放大了许多,导致了离谱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国贸易伙伴众多,出口横跨多个领域,的确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贸易发展趋势相反的情况,多样性与韧性成为显著特点。业界应吸取教训,正视中国外贸的新特性,进行客观评估。

对中国出口的系统性认知偏差

传统认为,中国出口主要市场是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欧美也是中国外贸主要顺差来源。而向发达国家出口,主要是外资公司主导的,渠道和利润被控制。近来,在美国政府敌意推动下,外资公司出现了转移产业链到印度、越南等国的趋势。因此,中国出口将遭到打击,美欧订单下滑,外贸行业面临巨大冲击。

这是近年来关于中国外贸最为流行的叙事,在国际国内有无数相关的新闻与分析,光是苹果在印度生产iPhone的文章就不少。即使对中国产业竞争力有信心的人,也会受影响,对各类风吹草动较为敏感。

但是,发达国家人口只有约10亿,虽然经济实力强,但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有56亿要多得多,有实力的国家不少,特别是有资源的。中国出口在全球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超过了对欧美传统市场的出口?我们发现,这已经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