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洪森还是漏算了一步
洪森,这个名字在柬埔寨几乎无人不晓。从红色高棉士兵到执掌国家近四十年的强人,他以铁腕与智慧编织了一张权力之网。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精于算计的政治家,也可能在某一步棋上失手。专家指出,洪森在外交与家族统治的平衡中,或许忽略了一个关键隐患。这个“漏算”究竟是什么?它将如何影响柬埔寨的命运?让我们深入剖析这位强人的政治布局与潜在危机。
洪森1952年出生于柬埔寨磅湛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早年在金边寺庙求学,后因战乱加入红色高棉。1970年隆诺政变推翻西哈努克亲王,他投身丛林作战,迅速崭露头角。1975年红色高棉攻占金边,他身负重伤失去左眼,后因不满暴政于1977年逃往越南。1979年越南推翻红色高棉政权,洪森随新政府回国,年仅26岁出任外交部长,1985年升任总理,开启了长达38年的统治。
洪森的权力依赖三根支柱:军队、机构控制和家族网络。他通过掌控军队和警察维持稳定,同时利用裙带关系渗透官僚体系。柬埔寨人民党(CPP)在他的领导下成为绝对主导力量,反对派难以立足。2017年,最大反对党柬埔寨国家救援党(CNRP)被强行解散,领导人被捕或流亡,2018年选举中CPP包揽全部议会席位。这种高压手段虽有效,却也埋下民怨的种子。
洪森将家族成员安插在关键岗位,形成类似王朝的权力结构。长子洪玛奈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任陆军司令,2023年接任总理;小儿子洪马尼担任副总理;女儿洪玛娜掌控媒体帝国Bayon广播电视公司;另一子洪马尼特则是军队高官。姻亲关系进一步延伸至商界和地方政府,家族财富据Global Witness估算达5亿至10亿美元。这种家族化统治让柬埔寨政治更像私人企业,权力高度集中。
相比之下,西哈莫尼国王自2004年登基以来,角色更多是象征性的。他专注于文化保护和慈善,政治影响力微乎其微。2005年签署越南边界条约时,洪森曾公开威胁废除君主制,迫使国王妥协,凸显君主制的脆弱。洪森的强势让王室几无还手之力,柬埔寨事实上成为他一手掌控的“王朝”。
洪森在外交上采取实用主义策略,努力在中美日之间寻求平衡。中国是柬埔寨最大投资国,资助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和Ream海军基地的建设。自2010年起,中国投资累计超过100亿美元,占柬埔寨外来投资的40%以上。然而,洪森并未完全倒向中国。他允许美国和日本海军访问Ream基地,2024年10月美国军舰停靠便是例证。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意在多元化外交,却可能成为他“漏算的一步”。
Ream基地的开放性引发中国疑虑。北京担心柬埔寨并非可靠的战略伙伴,特别是考虑到基地的地理位置靠近南中国海。中方对柬埔寨的投资审批变得更严格,外交语气也趋于谨慎。洪森或许低估了中国对其忠诚度的期待,这一失算可能削弱柬埔寨在区域博弈中的地位,甚至影响未来经济支持。
洪森家族的统治在国内引发诸多问题。经济不平等加剧,土地掠夺成为常态。农民因开发项目被强制驱逐,抗议活动频发却常被镇压。独立媒体被压制,记者和异见人士面临威胁,舆论空间几近消失。2023年洪玛奈接任总理后承诺改革,但反对派仍受打压,选举被指操控,改革诚意备受质疑。
洪森的高压政策虽维持了表面稳定,却让底层民众的不满日益累积。经济依赖中国投资,但普通人并未从中受益,反而因土地纠纷和腐败加剧生活困境。这种内外矛盾的交织,让洪森家族的统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2023年8月,洪森卸任总理,转任参议院主席,将大权交给洪玛奈。他虽退居幕后,实则仍掌控全局。洪玛奈上任后试图改善形象,与美国国防部长会面,同时维持对华关系。然而,他延续父亲的平衡策略并未缓解国内矛盾。土地问题和人权状况未见改善,国际社会对其改革承诺持怀疑态度。
洪森的“漏算”可能在于,他未预见家族统治的长期后果。外交上的模棱两可削弱了国际信任,国内的高压政策则让政权根基动摇。洪玛奈能否稳住局面,仍是未知数。
洪森用数十年打造了一个家族掌控的柬埔寨王朝,但这一体系的裂痕逐渐显现。外交上的失算与国内的不满交织,是否会成为他政治遗产的转折点?洪玛奈能否突破父辈阴影,带来真正的改变?柬埔寨的未来悬而未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一起探讨洪森“漏算”的深远影响。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1836819116992584/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