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美国《外交》双月刊3/4月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在下一次冲击之前,美国如何才能建立适应性更强的全球经济?》。全文摘编如下:

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将面临一场危机。危机是历史的常态,而不是例外。无论起源如何,下一次危机都将重创已不堪重负的经济体系。原有经济秩序遗留的机构正在努力适应这些变化。

新经济秩序受欢迎

当今的潮流要求除旧革新。它渴望大胆的变革。在美国,拜登政府认为,实施“新政”时机已经成熟。在国际上,专家们抛弃了旧的“华盛顿共识”,转而支持新的地缘经济学。联合国、兰德公司和世界经济论坛的规划者们纷纷欢迎新经济秩序的到来。

但新秩序未来的设计师们对经济行为和有效决策有错误的理解。经济体系通过不断的变化发展起来,这些变化经常因不可预测和偶发的事件而仓促发生。它们更可能像进化和不断变异的过程,而不是受政府指导的计划秩序。因此,决策者应不断调整系统以适应新环境,而不是创造符合最新理论的新结构。

21世纪20年代的经济外交应以获得韧性和促进适应性为目标。这些概念既不同于稳定和平衡的地缘政治理想,也不同于按照理想形态重塑世界的充满希望的愿景。经济外交应接受永恒变化的现实,它不同于对永恒冲突的预期和对永恒和平的梦想。

美国的经济治理之道需要指导主要多边经济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以适应参与者、国家和国际挑战的多样化组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美国领导了主要国际组织的创建,但华盛顿很少反思其实际用途,也几乎没有为这些组织的更新投入精力。

找寻中美相处之道

近几十年来,美国不得不适应新兴市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和带来的问题。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已成为华盛顿最关注的外部因素,但对于一个能让中美两国和平相处的体系,美国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

华盛顿需要决定,它能否考虑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与北京展开合作。有时候,美国的政策寻求限制和遏制中国经济,使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还有些时候,华盛顿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出口商品。美国的政策必须考虑到美国盟友和伙伴的偏好,它们无法想象遏制中国或与中国全面脱钩。

美国很可能会找到与中国的相处之道——某种结合了排斥、参与,甚至可能是合作的方式。为此,美国将需要决定,总体而言,它是愿意与中国一起探索具有适应性的方法,还是拒绝中国的参与。如果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发生冲突,世界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并具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