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泉】

拜登3月1日晚上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从形式、内容到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和奥巴马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讲相比,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奥巴马2010年1月27日演讲的时候,拜登当时作为副总统就坐在其身后。12年后,在美国面临更艰巨的内外事务挑战、需要总统展现更多领导力的时刻,拜登却“缺席”了。

和奥巴马类似,拜登甫一上台就面临经济上的烂摊子。奥巴马时期要应对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的“大衰退”,今年的“烂摊子”则是因为疫情控制不力而导致的通胀压力。对外政策方面,奥巴马需要处理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妥善撤军的问题,而拜登则因为最新的俄乌冲突而面临稳妥处理大国关系的挑战。两相比较,拜登面临的形势比奥巴马更为严峻。

从上任后一年的表现来看,奥巴马入主白宫不到一个月就通过了“复兴和再投资法案”。拜登花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通过了“新冠救助法案”,然后在去年11月通过了一个缩水版的“基建法案”。

不过,在两人发表各自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之前,其最重要的法案都在国会里卡了壳。对奥巴马而言是全面修正美国医保体系的医保法案,对拜登而言则是包含大规模社会福利支出的“重建美好”法案。

拜登所面临的另一个更不利的局面在于,他虽然完成了奥巴马的未竟事业,撤出了阿富汗。但由于撤军过程中的狼狈和美军伤亡,导致其不仅被共和党揪住了小辫子,还在美国民众心目中也留下了领导不力的阴影。这一点在下图拜登的支持率变化趋势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正是在去年8月从阿富汗撤退期间,拜登的正面支持率和负面评价率完成反转,以至于在演讲前夕,负面评价达到了53.6%。

李泉:拜登想避免与中俄“两线作战”,软化的空间却不大

如果我们进一步横向比较拜登和奥巴马、特朗普上任之后同期的负面评价度,会发现特朗普最高,为56.8%,拜登其次,为53.6%,奥巴马最低,为42.7%。可见这次还未开讲,拜登在气势上相较奥巴马就已经落了下风,和特朗普成了难兄难弟了。

李泉:拜登想避免与中俄“两线作战”,软化的空间却不大

拜登8:32离开白宫前往国会山,9:09开讲,10:11分结束。虽然整个过程除了偶尔咳嗽需要清嗓之外都基本流畅,但还是出现了让听众疑惑的两个纰漏。一是疑似将“乌克兰”说成了“伊朗”,二是在最后结尾加了一句可以被理解为直接针对俄罗斯领导人的习惯表达,引发了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