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2008年当选的时候,民主党借其声势,同时以较大席位优势控制了参、众两院。但即使如此,奥巴马也没能在国情咨文演讲之前通过医保改革法案。民主党现在虽然在两院是多数,但由于领先的席位数有限,特别是在参议院中仅靠副总统哈里斯的一票领先,可以说只是名义上的多数。没有共和党点头,就算拜登能成功整合民主党参议员,也做不成任何事情。

在拜登的整个演讲过程中,共和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基本全程面无表情,而共和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在不多的几个镜头里,不是在讪笑,就是在低头看手机,摆明了对拜登的各项政策都不感冒。

所以从效果而言,拜登的演讲不仅没有打动电视机前的民众,更没能促使共和党松动其反对立场。在美国这样充满否决点的政体里面,成功实施任何重大政策都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强有力的总统,社会支持度高的焦点政策议程,以及国会的配合。这三者之中,又特别需要总统能够找到强力施压国会、逼迫其就范的手段和途径。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拜登一条都不具备。如果这次演讲中的许诺今后绝大部分都成为放空炮,那么一点儿也不奇怪。美国国内的突出矛盾能够被解决到哪一步就更显得遥遥无期。

最后,拜登这次演讲中提到中国的地方只有三处。而且全部集中在经济竞争的层面。拜登呼吁加强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研发投资和恢复美国的制造业,目的都在于能够赢得和中国的竞争。美国自2016年以来推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但拜登在这次的讲话中却只着墨于乌克兰问题,回避了和中国相关的地缘政治议题。很显然,拜登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避免造成和中俄两线同时作战的印象。

不过,这不代表美国的战略学界没有人这么想,或者说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这么做。恰恰相反,像在大西洋理事会这样的重要智库中就有学者支持美国同时对抗中俄。但是通观其全文,文章作者克罗尼格却恰恰违背了他想效仿的凯南的逻辑。凯南虽然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政策,但是反对以臆想的威胁来界定美国应对手段的思维方式。克罗尼格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美国是唯一有领先的全球利益的大国,而中俄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同时造成了损害,因此美国就必须准备和中俄同时开战。

李泉:拜登想避免与中俄“两线作战”,软化的空间却不大

马修·克罗尼格在《外交政策》网站发文,认为美国必须同时准备与俄罗斯和中国开战(网站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