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与开设所谓“台湾代表处”相关的一系列反华外交政策和行动相比,立陶宛针对俄罗斯的行动更为有效。在2022年6月的马德里北约峰会上,北约理事会决定将驻立陶宛的军事特遣队增加到旅级,而一些中东欧国家(例如波兰)则呼吁欧盟放弃与俄罗斯的谈判。欧盟在加里宁格勒的过境问题上选择站在立陶宛这边,且由于俄罗斯联邦的潜在反应有限,这使得立陶宛的对俄行动有所成效,维尔纽斯甚至在制裁实施以前就已拒绝俄罗斯的能源供应。

欧盟也是加里宁格勒危机的受益者,其于2022年7月发布的关于制裁的澄清情况并没有将俄罗斯向加里宁格勒地区转运货物的运输量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只是允许了通过铁路运输,并且运输还要受到立陶宛执法机构的严密控制。俄罗斯无法完全恢复与其飞地的交通联系,加里宁格勒地区只能按照欧盟制定的规则行事,这相当于实际承认了对俄制裁措施的合法性,如此只会加强欧洲-大西洋共同体的对俄敌视。

因此,一系列因素决定了立陶宛在世界舞台上的行为战略: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希望确立在中东欧和欧洲-大西洋共同体中的领导地位,以获得对欧盟领导层施加额外压力的杠杆并争取美国的额外支持,以确保其政权继续存在的合法性。为了实现其目标,维尔纽斯选择在与更强大的对手的关系中制造危机局面,例如开设“台湾代表处”以及限制俄罗斯向加里宁格勒地区的过境运输等。然而,尽管维尔纽斯强烈希望在全球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行动成功与否取决于欧盟和美国的支持程度,取决于他们对于升级与一些国家的敌对关系的兴趣。至于立陶宛本身,则难以摆脱棋子的定位。

因此,可以预见,立陶宛未来将继续利用短期危机与其他国家合作,以实现其在欧洲-大西洋共同体中的利益。立陶宛这些行动的有效性仍将取决于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立场,而且此类外交政策行动只会导致它们与莫斯科和北京的对抗程度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