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用航空领域,诸多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也在积极推进爆震发动机的发展。比如,重庆推重比动力科技公司就与重庆大学合作,在2019年完成了首台多管并联脉冲爆震发动机点火试车试验,并在2022年完成了最新研制单位H1-M连续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百米轨道滑跑试验,最大滑跑距离达到了100,达到了试验的考核标准,甚至计划在2年后推出产品。而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实验室的姜宗林团队则发布文章称,已在M9风洞里成功完成氢燃料斜爆震发动机的测试,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6马赫以上的速度。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在爆震发动机的相关研究上基本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线,在部分方面甚至还要领先于美国。

从目前上诉公开的研究成果来看,爆震发动机依然处于研究阶段,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还并没有完全成熟,无论是中国还是美方都处于技术验证的状态。而且中国目前更侧重于民用领域的爆震发动机发展,很多民营公司和科研机构也大多是针对民用航空进行发动机的定位研发。因此伊斯特伍德在文章中提到的中国战略轰炸机对爆震发动机感兴趣显然猜测的意味更多。

不过,由于爆震发动机的性能优势,它在军用领域的发展潜力无疑非常广阔。一旦这种发动机技术成熟,将成为继变循环发动机后的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倘若将其安装在导弹和无人机上,将赋予这些导弹和无人机极强的高超音速飞行能力。试想一下,一个可以在临界空间以6-17马赫速度飞行的导弹或无人机,无论是采取攻击还是侦查行动,将令任何防空系统和反导系统变成摆设,难以做出任何有效的拦截动作。这无疑将带来战争模式的巨大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美方才会对中国爆震发动机的发展抱以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目前美方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已经落后于中俄等国,如果在爆震发动机领域也陷入落后的局面,无疑将会对美军的军事霸权造成严重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爆震发动机领域的研究似乎要比美国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