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翊坤)
这两天,就在我们为“武汉解封”欢呼雀跃之际,从瑞士日内瓦传来的一条消息也同样令人振奋:在国际专利申请“竞赛”中,中国首次击败“卫冕”四十余年的美国,问鼎全球。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日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提交了近5.9万件国际专利申请,比美国多出1000余件。自1978年该框架建立以来,就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而言,此前的排行榜首从未旁落美国之外。正因如此,“2019年中国成为国际专利最大申请国”直接写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新闻通稿的标题。
中国的“第一”来之不易,是因为在世界知识产权的三个主要类别——专利、商标和工业设计——中,通常认为专利的科技“含金量”最高。路透社报道说,“拥有专利被普遍视为一国经济实力和工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在2019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15个国家中,12个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定义的“高收入国家”,中国恰恰是3个“中等收入国家”之一。
中国的“第一”来之不易,也因为击败的是一个专利传统深厚的国家。美国能够在国际专利体系中“霸榜”四十余年,固然有其国力作支撑,但也与专利观念深入人心不无关系。有说法称,美国是第一个将专利权写入宪法的国家。在美国法律圈,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太阳之下,人力所加”(Anything under the sun that is made by man),皆能申请专利。
中国的“第一”来之不易,更因为这样一组数据:2019年,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数量最多的十大企业中,有四家来自中国;而连续三年位居于首位的,是近来遭遇西方各种责难的华为。2019年,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数量最多的十大教育机构中,有四所是中国高校,几乎与美国平分秋色。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说,中国的成功“归功于中国领导者深思熟虑的战略,这一战略旨在推动创新,提高国家的经济价值水平”。
在“深思熟虑的战略”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投入。截至2018年,中国当年在研究与试验发展方面投入的经费接近2万亿元,连续3年保持同比两位数的增长,总额稳居世界第二。
尽管在奋起直追,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仍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同样,我们的经济实力以及工业技术实力也非朝夕之间就能赶超美国。更何况,美国决不会轻易让出“第一”的宝座。
就在今年3月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选举中,美国怂恿日本和欧洲国家,阻挠颇有实力的中国候选人当选。有媒体称,美国政府妄称“非常担心如果中国人担任总干事,有关知识产权的重要信息将流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