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英国提出富有争议性的群体免疫理论,遭到诸多批评,英国随后宣布封城等更积极的应对措施。疫情在全球蔓延,全世界更多国家寄希望于疫苗问世。群体免疫与疫苗接种是否殊途同归?未来全球的防疫打法该如何规划?英国广播公司采访了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对这些问题进行求证。采访内容摘编如下:

记者问:疫苗原理是将一部分病毒注射到人体,让人体产生抗体;而英国此前推出的备受争议的群体免疫也是让大众感染产生抗体。二者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等疫苗?

陈铮鸣答:疫苗和群体免疫都是产生抗体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疫苗是可控的,群体免疫的不确定因素太大,风险很大。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科学概念。群体免疫在抗疫前期有很多误解,好像不管大家死活。这是有些媒体炒作,吸引眼球。在不做任何防疫的情况下让60%到70%的人感染,病毒才会自然消亡。真正的群体免疫其实不需要达到这一感染比例,事实上疫情发生后大家都会采取防护措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群的免疫或者感染率达到20%,再加上一些维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可能人们对新冠病毒就得到一个很好的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也不是一概而论。病毒主要影响老年人,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像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这些高危人群,其他人可以逐步恢复生活常态。特别是青少年免疫力较好,所以这部分人可以复学。另外当然要阻断跟老人的接触,所以政策不可能一刀切。

问:疫苗问世后能否消灭病毒?

答:新冠病毒最大的问题是疫苗还在研制,最快可能今年下半年出来。但(疫苗)还存在不确定性。

第一,疫苗会不会有保护作用不知道。第二,它的安全性也未知。第三,病毒不稳定会变异。也许疫苗研制出来了,会管一到两年。就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都在换,因为它变化很快。那么新冠病毒也可能存在同样的情况。

有可能两年后研制出来,却没有保护作用,或者保护作用很弱。那么就还得再研究。

所以现在怎样控制病毒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疫苗肯定是最重要的手段。

问:疫苗最快要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才能研制成功。现在到疫苗研发成功的空窗期,是否客观上在走向变相的群体免疫?

答:这是不得已为之。因为任何抗疫必须顾两头,一方面要保护健康,一方面要保护生产。整个经济民生停摆,时间一长,可能带来的对民生、健康的影响会超出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封城)不可能长期执行下去。我们要学会“与新冠共舞”。“与新冠共舞”并不是鼓励大家主动去感染病毒。很多公共场合、集会和球赛这样人口密集和封闭的环境,大家其实还是要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