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月19日发表文章《人民币之年?》,作者是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阿育王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以及美国吉尔·哈钦森咨询公司负责人乔希·费尔曼。文章摘编如下:

当亿万富翁投资者雷·戴利奥最近预测人民币将成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时,全世界都在关注。现在的问题是,即将到来的“牛年”是否将带来必要的决定性变化,令人民币能够实现决策者制定的宏伟目标。

就像一场选美比赛那样,在争夺储备货币地位的竞赛里,比的是相对吸引力。国际交易商和投资者必须决定可供他们使用的货币中哪种最方便使用,哪种得到最强大的财政系统支持,以及——这一点或许最重要——哪种得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主权国家的支持。

相对吸引力难以量化。但这一概念的基础是一个可以精确衡量的因素: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是国际储备货币的“硬件”。

中国显然拥有必要的硬件。自2013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目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美国。我们中的一人(苏布拉马尼安)十年前就指出,人民币将逐步成为美元的竞争对手,并最终令美元黯然失色。

自那以后,中国在提高人民币的相对吸引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增速比美国快很多,并且在新冠肺炎危机中恢复能力更强。中国央行已经开始测试数字货币。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遍及发展中世界的客户在他们与中国日益增加的贸易和金融交易中正开始使用人民币。

但美元顽强抵抗。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及其同事们所表明的那样,贸易大部分仍然以美元计价,而且美元在跨境融资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元展现出相对于人民币的韧性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美国的经济硬件得到强大软件的补充,软件是指支撑投资者信心的所有无形品质——尤其是一个受到可靠主权国家支持的强大银行系统。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们不应自信地认为美元的统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中国仍有可能赢得这场储备货币竞赛,原因要么是人民币变得更有吸引力,要么仅仅是美元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

值得铭记的是,历史并不站在美元这一边。目前还不确定从美元明确过渡到人民币是否会始于今年。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对人民币前景充满信心。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