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批米-171对中国人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汶川地震抢险救灾
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和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加上陆航部队规模扩充和全疆域作战的需求,手头逐渐宽裕起来的解放军在采购更多米-17系列直升机时,对于它们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一时期采购的米-17都在机头增加了大型雷达罩,以便增设雷达,提升复杂气象状态下的安全飞行能力,航电系统有了进一步提升,后期的米-17V-7和米-171E还使用了性能更好发动机,以便提升直升机在高原等其他作战地区的表现。
不过解放军大规模采购俄制直升机的活动在2012年订购52架米-171E之后(2014年完成全部交付)就基本停止,期间虽然在2017年传出中国再向俄罗斯订购了4架米-171E的消息,但这显然只是“小修小补”的补充采购,而此次采购的米-171Sh型直升机虽然数量还无法确认,但从该机与俄军现役自用的米-8Sh装备水平基本同级,且机载航电系统和武装能力都可以称为“入门级”武装直升机的情况看,解放军采购这批飞机的目的,应该不只是单纯对现有直升机队进行单纯的数量补充那么简单。
即使到了今天,重要的76集团军陆航旅还在“喜提新米-171”
作为一款大型武器装备,米-171Sh对于解放军的首要目的自然依然是以使用为主。类似米-17这样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买到最近的俄制大件装备,还有两件也是颇为有名,那就是中国空军的苏-27/30/35“侧卫”系列歼击机以及S-300/400系列的远程防空导弹。他们在引进之后对于解放军的战斗力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在军改之后面临更多的新任务一系列的编制体制改革,更多性能更好的通用直升机无疑是其急需的装备。加上我军上世纪末装备的各类直升机使用时间都超过20年,其机务状况和剩余寿命也不容乐观。米-171Sh作为一款我军长期使用且反响不错直升机的最新型号,其列装使用一方面可以增强现有空中突击部队的作战力量,另一方面则能及时替换已经老化的米-17机群,并减小这些部队换装训练的难度。
从这批米-171Sh目前还在乌兰乌德进行生产组装的情况推测,相关的订单在2-3年前应该就已经与俄方签署,结合国产新一代运输直升机直-20和直-8L的研制进度,这批订单很可能也有解放军在这些国产型号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时,为了防止进度拖延影响相关部队的战斗力形成,而选择采购一批定位相似的俄制装备作为“备份”的考虑。毕竟在解放军稳重的装备建设历程上,“两条腿走路”的建设思路也是保障战斗力的双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