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谈判双方首席代表正式签订了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协议。至6月18日,停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可就是18日这天,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被俘的朝鲜人民军人员,破坏停战协定,引起强烈国际反响。

6月20日,朝中代表团要求谈判休会,表示对李承晚破坏行为的抗议。同时,从6月24日至7月27日,志愿军部队和朝鲜人民军对南朝鲜军防守的正面25公里阵地发起攻击,歼敌7.8万余人,收复阵地192.6平方公里,严厉惩罚了李承晚集团,加深了美方内部矛盾。接下来,艾森豪威尔向李承晚施压,“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马克·克拉克认输。1953年7月27、28日,克拉克、金日成和彭德怀先后于汶山、平壤和开城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停战实现。至此,历时两年一个月的停战谈判画上句号,历时两年九个月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克拉克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边打边谈,以打促谈,使美国感到战争拖延下去,对自己只会带来更多损失。他们不得不在板门店同朝中方面正式签订军事停战协定。历史证明,与强敌较量,不能有丝毫侥幸,必须丢掉幻想,以给敌人难以承受的损失逼其走向和谈。(作者为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政治协理员)

田义伟:抗美援朝战争中大国较量的启示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毛主席与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多次往来电报分析形势,根据朝鲜战场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改变原定计划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图为彭德怀(左一)在朝鲜前线主持作战会议。(资料照片)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