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1A吨位在30吨左右,设计单位开始低估了快舟十一的技术难度,给出了很乐观的两、三年发射的目标,但最后被现实狠狠打了脸;连续放了各位看官好几年鸽子。。。

80吨与30吨相比,吨位的量变引起了技术的部分质变,很多关键技术需要重新突破,但是估计主要还是采购价格。。这里涉及一些内部消息就不说了,航天科工最后自己搞呗,一搞就几年过去了。。。

前期论坛还有不少网友说是发动机研发过程出现瓶颈问题,个人推测应该不是,去年航天科工吐血三升试车了世界最大直径(约4米)的固体发动机,并取得成功。所以2.2m直径的发动机不是难点,毕竟航天科工的东风系列也是吃固体发动机这碗饭的。

后续在2017至18年,快舟十一作为航天科工招牌也参加了珠海航展、莫斯科航展等,宣传了很多,但实际就是不去发射,真是让国内诸位看官甚至着急。

"快舟十一"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持戈待发,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展会上的快舟十一

根据前期透露出的消息,快舟系列总师为:中国科工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湖北三江航天)总设计师梁纪秋,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的航天学院是我国航天固体、液体发动机的摇篮,看看西安航天四院(固体发动机)、六院(液体发动机)的领导、总师名单就知道了)。

就快舟火箭生产而言,航天科工借着商业航天的东风,在武汉搞了一块地,大概在阳逻附近,建立了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其中快舟火箭产业园计划未来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根据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公众号新闻,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厂房项目建造)

"快舟十一"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持戈待发,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阳逻航天产业基地规划图

3、快舟十一的参数及特点

参数这东西,网上很多,而且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的公众号也有,我这儿就复述一遍。

快舟11号起飞重量78吨,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吨,相比快舟1号的430千克运载能力提升巨大。主要承担400至1500公里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

"快舟十一"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持戈待发,但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