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8日,联想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

但这个切换赛道的过程中,也不能一步跨太远,战术上需要与自身原先从事的行业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比如本来是做老布鞋的,可以做运动装备或可穿戴设备,比如华为从高端手机扩大到高端电动车,其中的强相关关系就是强大的ICT能力和鸿蒙系统。不管是美国企业的案例还是中国企业的案例,他们的共性就是保持高精度高质量前提下的业务调整和发展。如果顺着国际精品品牌战略的规律和逻辑推演下去,这些决策都是合理合法的。

观察者网:新能源汽车确实是最近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看到相关的中国企业群体崛起很快,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加速发展,比如吉利既布局卫星通信、又要造手机、又要攻关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等,包括蔚来布局换电,百度和海信攻关智能交通,宁德时代攻电池技术等等。

卢晓:

吉利、比亚迪、华为、小鹏、理想、蔚来等等都是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在自身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把战略方向向高附加值的高端调整,向精品汽车品牌调整。

之前中国企业之所以做低端,因为底子太薄,产业链条件不支持这些企业走高端路线,只能从产业链末梢一点一点啃,其实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是做低端出身的,他们都知道低端的瓶颈和痛点是什么。

观察者网:是的,这点上华为找小康合作的例子能说明一些问题,之前有媒体报道,华为和赛里斯的合作在生产方面摩擦不断,比如华为对三电部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远超国标,工厂很难达到华为技术人员的要求。

卢晓:

从你说的这个例子,就能看出过去中国企业要做高端品牌有多么艰难,因为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在我们的供应链支离破碎的时候,即使我们想做高质量的产品,客观条件不支持。

我们改革开放40年,前半程都是做较低维度的产业,不管是加工、外贸还是代理,都是“贸易思维”,所谓代理,外企有品牌和技术,中国有市场,通过劳动密集型生产赚取利润,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但在传统汽车行业上,也能特别明显地感受到“市场换技术”的路线走不通,如果没有更换新能源车的赛道,中国汽车行业是不可能崛起的。

卢晓:历史赋予攀登世界巅峰的机会,中国企业一定要把握住

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华强北电子生产线(上),佛山灯塔工厂空调产线(下)

这里有一个先发优势的问题,当后来者切入一个行业,试图改变既有的传统产业格局的时候,必然会遭遇阻力。比如特斯拉在美国也很受争议,有很多既得利益,比如说传统汽车企业跟它也是博弈关系,按理说美国传统汽车工业这么发达,如果他们配合,特斯拉很容易找到代工,但我们记得几年前马斯克长期受困于产能,一度不得不住在工厂,后来到上海建厂才改变了这样的情况。这就证明中国对高科技产业和创新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可以与世界级别的科技创新企业一起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