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摸索出来的道路,实际上是结合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点,规避两种制度的劣势,当然有些领域体现得比较好,比如新能源汽车,就发展得比较快,有些领域体现没那么好,甚至可能结合了两种制度的劣势。

观察者网:有这样的领域吗?

卢晓:

有啊,比如说中国男足。资本的力量要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过多过少都不行,这个话题有点远了,我们有机会再聊。

观察者网:好的,我想再次以亚马逊举例,实际上在疫情中,亚马逊对自身员工的保护跟中国的做法是差不多的,包括发放口罩、测量体温、保持社交距离、优化交接班、对工作场所消毒等等,但是,当时美国整个社会的治理能力发生了问题,整个物流系统也发生了问题,这不是亚马逊一家企业能够左右的,所以我觉得,亚马逊当年的崛起受益于美国整个信息基础设施和社会治理,今天它的发展,同样受到美国整个社会治理能力的限制。

卢晓:历史赋予攀登世界巅峰的机会,中国企业一定要把握住

印度《经济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卢晓:

中国的体量是巨大的优势,2010年上海虹桥火车站竣工,我曾经带一位比利时朋友去坐高铁,他看到大厅非常震撼,因为我也去过比利时的中央火车站,差不多相当于上海的人民广场站。他质疑修这么大的大厅是否浪费,但我告诉他,中国春运时,这个大厅很可能挤满了人。

建设基础设施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峰值流量,需要考虑各种极限状态下还要保持一定前瞻性和冗余。因为中国的体量大,所以中国各个领域的极限状态出现的概率比全球其他地方更高,因此,解决这些困难得到的能力提升也更多。

放到5G、AI等新基建设施也是一样,服务器、数据中心、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承受能力在全球来说都是唯一的。所以中国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能够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将会为全球消费者创造价值,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察者网:其实美国当年也是这样。

当我们有能力面对极限状况的时候,这个能力其实是系统性的,可以复用到很多其他领域,比如说冬奥会也是一个例子,冰雪运动之前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贵族运动”,装备、场地、训练都很贵,但中国的承诺是“3亿人上冰雪”。

卢晓:

中国把冬奥会视为夏季奥运会的升级版,这次冬奥会开幕式成为全球羽绒服的一个秀场,一般来说冬季运动的装备成本比较高,比如滑雪一身装备,还要住到度假村,至少是中等以上收入的阶层才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