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市场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一个大家都在争相投资的领域,只是美西方逼迫选边站队让情况更复杂了。譬如,刚果(金)新政府去年就受美国鼓动,审查与中企的TFM铜钴矿合同,类似的打着所谓“反腐败”的幌子对市场重新洗牌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还是竞争。从美国所提出的信息通讯、妇女赋权、卫生系统、清洁能源四个重要领域来看,它是没有考虑和中国合作的,它更倾向于和欧盟等盟友合作。

从中国的角度,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聚焦“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带给当地的获得感。

前些年我们主要聚焦的还是在生产领域。包括我们的“体育场外交”(编者按:通过为非洲国家直接援建足球场等,或提供建设体育场的低息贷款,换取自然资源优惠准入),确实对于国家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有帮助,但疫情的发展,应该说对项目本身的普惠性和人民性提出更高要求。

狠砸6000亿美元!拜登能在非洲“取代”中国吗?

中国援助铸就利比里亚SKD体育场。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我们的“光明行”活动就是比较好的例子,中国医疗队走进非洲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当地人就觉得“我的病看好了,那就中国医生治好的”。

再比如部分地区的冷链运输问题,非洲天气比较炎热,农产品在深加工过程中难以储存,中方就可以在这些项目上进行投资。像卫生系统领域的清洁用水、疾病预防和救助等问题也比较重要,美国就相对做得更多,这也是西方比较在行的项目,包括美国的总统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等等。

二,是探索设施融资的可持续性。现在明显的感觉是,我们在非洲整体的投资步伐还是受到融资影响,也就是非洲国家资金困难,你再投进去怎么办的问题。

一个项目从投资、建设到运营,不能说建设完了就结束了,妥善运营也是要花些力气的。或许可以考虑采取债转股的方式入股,以股东的身份在当地长期运营。

三,是探索加强三方合作。对于非洲的基础设施援建,越要往深走、往实走,三方合作带来的各国规则对接可能越麻烦,但这确实可以为重大投资的风险性提供一定安全保证。和美国无法合作的话,那可以和法国试一试,和日本试一试,通过和更多人的合作,利用其他国家的优势,把项目盘活。

观察者网:有美国官员声称,部分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国家“后悔”了,因为中国更感兴趣的是地缘政治上的利益,而非让当地民众受益。他还认为,西方当前入局非洲基建“不算晚”。您如何看待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