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俄罗斯已陷入乌克兰战争,而中国的核实力仍然落后于美俄,这就意味着美国还不会真正公开讨论这一问题。但别搞错了,这是一个热门话题,一些人已经抢先发出了警告。例如,两位曾在小布什政府任职的高级官员在9月份告诉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为了能够扛住第一波打击并对侵犯者进行报复,同时储备足够的力量来吓阻另一实力与美相近的大国,我们未来可能需要突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俄仅存的核军备控制条约)的限制,装备更多的弹头。”

如果美国核计划不发生质的改变,如果美国认为它必须能够同时承受两个核对手的先发制人式打击并能以同等规模打击这两个国家的目标,那么这一逻辑就成立了。如果美国的核武器数量要和中俄核武器数量一样多,那么它将需要更多的核武器(甚至是极多的核武器)。但美国既无材料也无财力负担这么多的核武器,而且这么做会引发中俄的反弹并对全球核不扩散事业造成冲击,由此产生的政治和战略后果是美国无法承受的。拜登这次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可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他的下一份评估报告可能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

5. 先保证威慑再削减武器

自克林顿以后的美国历任总统都会下令重新评估美国的核态势,以此为手段改变美国的军力和政策。然而,重大变化很难实现。因担心盟国观感,巴拉克奥巴马被迫缩小了裁军规模。为了换取美国参议院批准通过《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奥巴马被迫对美国核武设施投入了更多资金。小布什提出了极具争议的新威慑概念(所谓的新三位一体机制)和新式核武器(增强型核钻地弹和安全替代弹头)。但国会否决了这两种新武器,新威慑概念也没有坚持下去。

40多年来,拜登沉浸在有关核战略的辩论中无法自拔,他还一直坚定支持军备控制运动。去年3月,拜登发布了国家安全战略中期指导方针,开宗明义地要“采取措施降低核武器在我们国家安全中的作用”。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甚至在俄乌开战之前,一项关键提议就未通过,即美国应该声明,美国保有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是阻止其他国家动用核武器。从做副总统时,拜登就在鼓动这一提议。他肯定早已做好了应对国内批评的准备,反对者必然会批评该政策是在示弱,或者批评该政策相当于承诺美国永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在政治上就太难以实现了)。此外,美国的盟友会告诉拜登政府,使用“唯一目的”这一说法可能会鼓励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减少对美国核武器的顾虑,破坏美国核保护伞的威慑力,并鼓励非核战争状态下的侵略行为。

在特朗普时代,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倍受损害。对有意修补同盟关系的拜登政府来说,上述理由极具说服力。大约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唯一目的”这一提法显然已经寿终正寝。《核态势评估报告》重复了奥巴马时代的说法,即“美国核武器的基本用途是阻止美国及其盟友、合作伙伴遭受核攻击”,并解释说“核武器不仅用于阻止核攻击,还要阻止少量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战略级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