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超音速飞机领域的较量,我国已从望尘莫及到暂时领先

昙花一现的三号任务机

但仅仅过了不到两年,三号任务机的研发便于1970年基本停止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双三”指标完全脱离了我国当时的航空技术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别的不说,单是材料就就远远无法满足要求,结果就是少一对平尾的三号任务机达到了48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不仅远超米格25,也超过了后来的米格31,对三号任务机的研制根本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后来指标降为“双2.6”的歼9都被迫下马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当时我国在高超音速飞机领域对美国是望尘莫及的。但通过三号任务机的研发,我国对3马赫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进行了早期探索,特别是对类似米格25的二元斜切式进气道进行了充分研究。

关键时刻,美军送的“大礼”D-21从天而降

在当时基础薄弱而又引进无门的情况下,我国要在短期内研制成功高超音速飞机可以说根本无望,更不要说在这个领域同美国竞争了。但就在此时,美军送的一件“大礼”悄然而至,1971年3月20日,一架神秘飞机因故障坠入西双版纳森林,很快就被我军缴获。由于热带雨林的缓冲作用,飞机保存相对完好,事后证明,这架编号527的飞行器竟是美国冷战时期高度保密的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D-21,对我国来说可是价值极高的战利品。D-21于1964年首飞,1969年装备部队,但在1971年就匆匆退役,与在其我国上空失踪有很大关系。

中美高超音速飞机领域的较量,我国已从望尘莫及到暂时领先

在小汤山博物馆展示的D-21无人机残骸

D-21全长约12.8米,翼展5.79米,高2.14米,起飞重量约5吨,虽然与“黑鸟”一样采用三角翼布局,但翼身融合程度更高,也没有采用“黑鸟”复杂笨重的变循环发动机,仅装备一台RJ43-MA-20S4冲压发动机,因此,当时D-21创造了3.2倍音速、2.9万米升限的无人机最高飞行纪录。另外,D-21还大量应用了A-12/SR-71的现成技术,全机采用钛合金制造,还喷有当时罕见的“铁球漆”隐身涂层,该涂层拥有悬浮在环氧涂料中的、特定尺寸的电绝缘羰基铁球,能形成特定磁场,可吸收一部分雷达波能量,以达到减小飞机雷达反射信号的目的。

中美高超音速飞机领域的较量,我国已从望尘莫及到暂时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