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祖家”(殖民时代港英公务员对英国的称呼)的MI5改组为安全局(Security Service),受内政大臣指挥,但划归外交大臣管辖。改组之后安全局大举扩张机构,远东地区总部设在新加坡,香港作为自由港,当时还没有显示出太强的战略意义。政治部虽然与MI5关系匪浅,但工作以签发护照、人口登记、移民登记、公务员品格审查等为主。

1933年,香港警察政治部的英文名更改为Special Branch,指挥机构明确为MI5。但中文名一直沿用,所以有了“SB”的缩写。成立之初政治部有200余人,大多数为英国警官和情报人员。

1941年,日本侵略军用18天的时间打败了在香港驻守的英军,港督杨慕琦签字投降,香港进入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时期。留在香港的英国军警人员大部分被投入战俘营,港英政府随之瘫痪,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重新掌握香港。

常洛闻:国安法一周年,看看英国留下的“政治部”还怎么作妖

第21任香港总督杨慕琦(资料图)

拿回治权后,英国人重新成立政治部,主要任务是甄别在日占时期服务于“军政厅”的公务员,和加入了日本军政府“宪兵纠察队”的警察是否可以继续留任,以尽快恢复香港的行政架构,应付汹涌来港的战争难民,“防范共产主义”的任务被暂时放在了后面。

1946年起,政治部纳入香港警察队架构,但港府官方仍然不承认政治部的存在。195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剧烈变化,政治部在掌门人赖德(MI5特工,公开身份为香港大学副校长)的指挥下,开始发挥英国人最需要的作用:搜集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共产党国家的情报,严密防范和侦察共产党、国民党在香港的一举一动,防止两党在香港进行颠覆和间谍活动。

当时除了国共两党的明争暗斗,还有“第三势力”以香港为基地伺机而动,代表人物中有张发奎、顾孟余这样铁杆反共,甘心受美国人指挥的人物,也有章伯钧、李宗仁、张国焘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还有如蔡文治这样投靠美国,准备武力反攻大陆的流亡军人。

美国政府,尤其是改组不久的中央情报局看中了这些人的种种价值,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资源支持。驻香港的中情局站长哈德曼还曾亲自接见过张发奎等人。后来由于蒋介石反对美国扶植他人削弱台湾,哈德曼被调回国内,蔡文治在塞班帮美国人训练的“精锐”和在大陆的“百万潜伏兵马”也在“行动”中羽翼尽折。

这个过程中,英国情报机关角色非常微妙,他们不希望有人以香港为基地进行军事行动,同时也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美国与英国是军事同盟,台湾与英国有“外交关系”,共产党政权虽然刚建立不久,但伦敦和北京有默契——香港暂时保持现状,英国可以保留对香港的治权,中国可以和平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