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之后,政治部虽然名义上已经解散,服务过政治部的华人哪怕没有去英国,也已经全部退休,而且特区政府也没有继承相关功能的政府部门和人员编制。但实际上,政治部的作用并没有消失。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出政治部的影子之一——香港廉政公署(ICAC)。其实在70年代开始,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香港,改善因为贪污成风而越来越糟糕的社会风气,挽回因葛柏案几乎丧尽的民心,同时遏制警队因为过度贪腐而逐渐失控的苗头(当时香港警队号称“钱能买到的最好的纪律部队”),时任港督麦理浩与英廷几经考虑,决定成立由港督指挥,直接打击贪污的专员公署,也就是后来的ICAC。

常洛闻:国安法一周年,看看英国留下的“政治部”还怎么作妖

香港廉政公署总部(图源:香港中通社)

ICAC的第一任专员姬达(Jack Cater),第一任行动处长彭定国(John Vincent Prendergast)都是英国军事情报局5处(MI5)的“殖民地专家”。姬达在二战期间是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在欧洲战场屡立奇功;彭定国则是老牌殖民地警察,在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黄金海岸、肯尼亚、塞浦路斯等地都曾经服役,镇压过肯尼亚茅茅起义、塞浦路斯EOKA武装分子。在任职ICAC之前,彭定国曾出任香港警务处助理处长,掌管政治部,一手查办过曾昭科案。也就是说从ICAC成立开始,就和英国军情局、港英政治部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政治部解散后,由于历史渊源和其他考虑,不少政治部人员受命进入香港的银行、社会组织(如马会)和公职部门,由于港英政府保密工作到位,不仅到底有多少人以什么形式进入哪些部门无从得知,就连解散前政治部的准确架构和人员名单,也是一点风声都没露。但ICAC是香港最具实权,道德优势最强的机构,有“香港最锋利的剑”之称,显然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价值,随着回归之后政治形势的变化,ICAC在反腐之外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

2012年麦齐光案、2013年汤显明案、2017年曾荫权案,是廉署查办的三件与政府有关的创纪录大案。麦齐光被廉署调查被迫辞职,创下了港府局长级高官上任12天就辞职的纪录。汤显明被调查时刚卸任廉政专员不久,是第一位被廉政公署调查的自家前“一把手”。曾荫权则是第一位被ICAC调查的前特首,此案甚至解开了“直接向港督/特首汇报的ICAC有无权力调查港督/特首”这一宪制难题。围绕三件案件也产生了不少疑团。

麦齐光是资深工程师,1979年加入政府,从助理工程师一路成长,整个职业生涯几乎都与香港本地的铁路有关。2012年获时任特首梁振英提名,经过中央批准正式担任发展局长后,廉政公署以他上世纪80年代曾骗领政府房屋津贴为案由将他拘捕,最终被判6项罪名成立,监禁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