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有几个令人堪忧的地方。第一个是加工贸易增长非常差,占整个贸易额的比例下降到了20.2%,增速只有1.3%,加工贸易中台港澳企业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台商。这意味着伴随我们改革开放一路走过来的台港澳企业今年的外贸形势很不好。

第二个是外企进出口贸易的增速是0.1%,民企是13.6%。外企在进出口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33%,民企上升到50.6%,制造业外资占整个外资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9.4%。这意味着外资企业进出口也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

第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已经下降到17.9%,比重持续下降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趋势在继续。虽然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企业在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努力已经做的非常好了,但美国涉疆法案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打击是很大的。

2022年11月,中国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项均表现远不如预期。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旗下“未名宏观”公众号

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会比今年更差,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4.4%。在全球经济萎缩的情况下,明年出口形势不好是大概率事件,那我们明年外贸如何能够稳存量扩增量?

在外需显著萎缩的形势下,稳存量扩增量的办法,其一是削价竞争,在海外抢订单;其二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如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东等已经组团到海外去抢订单,三年隔离形成的信息鸿沟亟待修复,他们希望第一时间修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中断三年的商业联系。提质增效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品牌、技术、渠道、服务等方方面面要下功夫。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扩内需是最重要的,要扩大内需,带动进口,给贸易伙伴创造更多新订单。

观察者网:在您看来,外需已经形势严峻到这个地步了,所以我们必须要靠扩大内需?

张燕生:中国扩大内需战略跟外需好和不好没直接关系,是我国自主实施的国家战略,但它可以创造更多有效需求供世界共享。中国扩大内需是大国战略决定的,因为一个大国就是主要依赖内部市场内部需求发展的国家。如果硬说跟国际大环境有关,它跟全球化停滞倒退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