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涛 张家伟) 英国是现代医学发源地之一,拥有雄厚的医疗科研能力,英国大学、实验室此次疫情期间的贡献引人注目。但与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相比,英国抗疫效果不尽如人意。专家认为,英国一流的科研能力未能及时转化为一流的抗疫成效,这与政治体制限制、政府应对缓慢、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基层医疗资金不足等原因有关。

此次疫情期间,英国在预防检测方面动手较早。

2月,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成为全球首个开始对新冠肺炎疫苗进行动物测试的团队。3月,牛津大学宣布研制成功新冠肺炎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剑桥大学宣布将和“英国新冠肺炎基因组学联盟”开展新冠病毒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疫苗研发方面,英国多所大学研究团队在2月初即启动疫苗临床试验。牛津大学2月7日宣布,该校下属的詹纳研究所团队正准备为一种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候选疫苗开展临床试验。帝国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也宣布正抓紧开发疫苗。

在利用计算模型推算可能的感染病例数方面,英国研究机构更是走在世界前列。3月,帝国理工学院团队预估若英国政府坚持此前采取缓解策略的抗疫方案,疫情可能会造成25万人丧生。这一研究成果成功为英国政府的抗疫政策纠偏,政府从此前较低程度的干预策略转变为更加接近中国所采取的深度干预举措。

全英华人教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帝国理工学院医学教授马大青认为,此次抗疫进程中,英国展现了强大的科研能力,英国政府也始终强调基于科学证据进行决策、制定科学抗疫政策的重要性。

各项指标落后德国

然而,从确诊病例增幅、病亡率、医护人员感染率等数字看,英国目前抗疫表现并不理想。英国王储、首相、卫生大臣等相继确诊,都让人对英国防疫效果产生疑虑。

总体看,英国疫情发展较快,确诊病例在全球除中国以外的国家中排在第七位,在欧洲列第五位,其中死亡病例排在全球第七位、欧洲第四位。

截至30日,英国报告确诊病例逾两万,病亡约1400人。与德国相比,英国目前在各项医疗指标上均落后。从死亡率上看,英国约为6%,远高于德国的0.9%。从检测能力上看,英国近期提出的目标是,把日均检测人数提升至2.5万人次,这仅为德国的五分之一。

目前英国确诊人数曲线与意大利疫情初期曲线较为接近,舆论认为,英国有可能成为又一个意大利。英国媒体报道,多达80%的英国人可能会确诊感染病毒,其中可能有15%、约790万的英国人要入院治疗。

多重因素阻碍抗疫

为何英国一流的科研能力未能转化为一流的抗疫效果?英国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