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射和飞行中,LRASM可以通过数据链接收目标信息,但依然只是概略方位和目标性质,比如说,是航母、驱逐舰还是油船。抵达目标区后,LRASM首先在中空扫视,将被动接收的电磁信号和红外光电图像与弹上数据库对比,对目标区里所有目标首先识别、分类,然后锁定目标。在转入攻击时,降低到掠海飞行的高度。在最终冲刺中,从高精度光电图像里识别目标的薄弱点,自动导向和最后攻击,以达到毁伤效果最大化。

除了最后攻击和途中避险,LRASM的弹道主要是在中空。这不仅阻力小,射程远,也有利于红外光电系统在远距离上发现、识别、分类、锁定海上目标。LRASM的射程大,从发射到命中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段时间里,目标可以机动很长距离,所以在目标区自主搜索、自主锁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LRASM最厉害的地方。但这也要求LRASM在转入最后攻击前一直处在相对暴露的中空。

晨枫:美国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窜入南海 有多大威胁?

具有遇到突然威胁自动绕行功能

晨枫:美国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窜入南海 有多大威胁?

到达目标区后可对众多船只自动搜索、识别、分类和锁定,然后选择最优进入方向,降低到掠海高度,转入攻击

晨枫:美国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窜入南海 有多大威胁?

最后攻击时,可自动寻找薄弱点,使得打击威力最大化

低空进入不仅不便于分辨目标,还有几艘船在视场里可能叠在一起的问题,红外光电是没法分辨远近的,这是红外光电有别于雷达的天然缺陷。视场里几艘船密集地叠在一起,也只有在中空才可能识别真正的目标。

但在中空容易在较远的距离上被对方发现,对于速度只有M0.7的LRASM,如果在20-30公里的中空被发现,意味着有1.5-2分钟的预警时间,这对现代拦截来说,就是可观的窗口了。LRASM纤细的后掠弹翼也意味着LRASM缺乏机动性,末端机动只能是有限的,降低拦截难度。当然,前提是要在足够远的距离首先发现隐身的LRASM。

隐身只是低可见,但物理规律决定,在雷达波长与被照射物体尺度相近的时候,在目标反射波与爬行波之间产生谐振现象,尽管没有直接的镜面反射也会造成强烈的信号特征。这好比海浪拍击防波墙时,波长很长的涌浪只是按着墙涌上涌下,波长很短的小碎浪只是在墙根劈里啪啦,也没有多大的动静。只有在波长一定的时候,拍击能激起惊天巨浪。这是差不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