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一国实力主要仰仗军备技术优势,包括情报和通信。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打造一支一流军队,有哪些重要投入是不可或缺的?

1914年,上述问题的答案是:煤、铁,以及大规模生产火炮、炮弹和蒸汽船的制造力。1939年,答案是石油、钢、铝,以及大规模生产火炮、轮船、潜艇、飞机和坦克的制造力。1945年以后,答案是上述所有因素,以及制造核武器的科学和技术水平。

而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大规模生产高性能半导体、卫星及奠基其上的算法作战系统的能力。

从二十世纪的世界大战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关键的经验教训?第一,美国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技术和金融优势的结合,具有不可战胜的实力。第二,占据主导地位的英语帝国缺乏威慑力。

整整两次,英国都未能阻止德国及其盟友开启世界大战的赌局。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自由党政府抑或保守党政府,都不愿要求选民在和平时期做出牺牲,也都在治国方面毫无建树。最终的结果是两场代价沉重的冲突,由此造成的生命和财富损失远超有效威慑所可能付出的代价。英国在两次大战中元气大伤,无法继续维系其帝国。

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英语帝国。凭借核武末日的威胁,美国成功遏制了苏联,使马列主义浪潮无法越过易北河与多瑙河深入欧洲腹地。然而,美国未能成功阻止苏联支持的组织和政权在“第三世界”传播共产主义。

如今的美国同样缺乏威慑力。去年,美国未能阻止俄总统普京入侵乌克兰,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并不非常信任自己训练的乌克兰国防军,也并不信任控制着乌克兰国防军的基辅政府。而美国最近一次的威慑目标是台湾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姗姗来迟。此类文件通常由一个委员会起草,但这份文件中自相矛盾之处却如此醒目。作者宣称,“后冷战时代业已告终,大国竞争将塑造世界未来的态势。”然而,“我们不谋求冲突和新冷战”,因为世界主要打工面临气候变化、新冠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等“共同挑战”。

另一方面,“俄罗斯悍然发起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其对自由开放的国际体系的直接威胁、对当今国际秩序之基本法律的肆意藐视由此可见一斑”。而中国是“唯一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日渐获得相应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竞争对手”。

那么,为了遏制这些对手,美国将采取何种措施?美国给出的方案听起来与其冷战时期的策略颇为相似:

“我们将组建一个尽可能强大的联盟,从而推进并捍卫世界的自由、开放、繁荣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