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沈飞的新五代机 终于尘埃落定了吗

同时,立项首飞晚不一定代表服役晚。对于我国的航空工业来讲,新世纪以后,厂所内部搞的试验项目、自研项目很多都在项目成熟以后被军方快速立项定型,比如今天近百架轰-6K系列,当初就是西飞搞的厂所试验项目,世纪初立项以后就很快走向定型。歼-15立项和首飞前后差距时间也不大,而北所在歼-15之前也对舰载机项目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预研和论证,有些预研工作甚至可以追溯到1996年。尽管孙聪经常抱怨北所“重型号 轻预研”,但对于“鹘鹰”这款重点型号来讲,长达8年的时间里,北所的确已经完成了大量子系统的论证,虽然新的战斗机像歼-15那样做到“首飞不久即可定型”有些困难,但其定型时间也会比举全国之力的歼-20短。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舰载五代机”客观存在的难题。研制一款五代机不容易,海军用舰载机面临的挑战自然是更多。而目前我国航空工业虽然已经有了四代舰载机的研制经验,走完了四代机的研发定型流程,拥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舰载五代机研制会更加顺利。

尽管我们不用面对当年苏联在库兹涅佐夫舰载机选型上面临的“只有T-10可用”难题,相关的舰载机型号早在003立项前就已经开展预研,但在具体性能上,航空工业还是要在机体尺寸、翼面积、整体结构、动力系统、弹射起落架、弹射阻拦钩,以及至关重要的重量等各方面斤斤计较,“抠细节”是每种舰载机必不可少的一步。

同时,作为全球第二款舰载五代机,中国的航空工业要面临一个更加空白的领域。如何在海上严苛的盐雾环境下保持较好的舰载五代机可靠性和出勤率,如何确保机身表面的隐身材料和涂层对于盐雾环境的防护效果,这些相关领域的研究,当年对于美国人而言都是从零开始的新领域,而我们遇到的苦难不会比美国人少。

不过好在新舰载机即便是在2025年以后服役在003和004号航母上,也不会面临太大的换代压力。根据目前的全球军备发展状况,届时全球除了F-35机队相对普及以外,其整体技术条件受限于美国对外援助规模有限,发展程度并没有冷战时期那样爆炸式的提高,新一代舰载机依然拥有技术优势,且可以依托我国较强的体系优势压制周边国家海空军战机。而美军的“舰载五代机”优势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根据美国海军目前的计划,F-35C项目进入印太地区服役也是2022年以后的事情,2025年美国航母,包括新锐的福特级也刚刚完成F-35C的换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