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美国对未来的预期变得悲观。9/11恐怖袭击、灾难性的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金融危机都削弱了美国人对未来的信心。根据盖洛普民意调查提供的数据,上一次大多数美国受访者相信他们的国家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是在2004年1月。回顾最近几次总统就职演说,这种愈发悲观的情绪已露出苗头。2009年,在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双重压力下,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强调要“开始重塑美国这项工作”。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的言辞更加夸张,他谴责过去八年的“美国浩劫”,并承诺“保护我国免受其他国家的蹂躏,不让它们制造我们的产品、窃取我们的公司和摧毁我们的就业机会。”乔拜登总统在2021年的就职演说中承认,“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哪个时期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更具挑战性。”

尽管美国的悲观情绪日益加剧,但中国基本上成功避免了对抗。通过加入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国得以崛起,而美国则继续关注更直接的威胁。中国还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去打造全球治理结构,而很少有美国官员认为这些治理结构是迫在眉睫的威胁。北京的未来看起来很光明,所以它觉得没有必要立即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只需要等待时机。

然而,这种乐观情绪似乎在开始减弱。30年来,中国的出生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中国人口刚刚录得几十年来最慢的年增长率,农民工人口数在2020年出现自数据采集以来的首次下降。与美国相比,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收缩形势。这个国家可能会未富先老。

丹尼尔·德雷兹纳:焦虑的大国是危险的大国

资料图/新华社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势头也在放缓。尽管中国经济在2000年至2010年间取得了非同寻常的增长,但它在过去十年也经历了同样的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峰值14%下降到2020年的近2%。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总生产率增速下降了一半,这使得政治学家丹尼罗伊称中国是“低生产率超级大国”。此外,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几乎是美国的三倍。

这些趋势令人担忧。当所有主要大国都抱有悲观预期时,国际关系最不稳定——这种情况有塑造未来十年大国政治形势的危险。如果中国和美国都变得消极,外界有理由担心前景会进一步恶化。两国都在变老。移民是充实美国人口的传统办法,但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美国的移民数量已经见底。据估计,如果2020年前的移民趋势得以延续,目前美国的适龄工作移民数量应比现在实际移民数量多180万人。更令人不安的是,持续的系统性冲击——2019年的新冠疫情、金融动荡、全球供应链瓶颈、政治两极分化——只会助长饮鸩止渴的危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