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

悲观也是引发乌克兰战争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在谈论重塑俄罗斯的辉煌,但他的世界观是悲观的,这也解释了他为何要发动战争。俄罗斯2014年干预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局势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乌克兰没有回到俄罗斯的怀抱,而是通过加强本国军事能力和向北约、欧盟靠拢来应对这种局面。随着乌克兰加速西化,普京认为他必须在基辅完全脱离俄罗斯掌控前迅速采取行动,而且要动用军事力量。正如一位匿名西方情报官员向英国广播公司解释的那样,普京“觉得他的机会窗口正在关闭。”

丹尼尔·德雷兹纳:焦虑的大国是危险的大国

被炸毁的乌克兰建筑

出人意料的战争进程可能会进一步助长普京的悲观情绪,而且也会助长北京的悲观情绪,数月的俄乌战争让其他亚洲国家的警惕心更强。此外,为了援助乌克兰,美国及其盟友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军事和情报措施,严重制约了俄罗斯的能力。中国官员在思考台湾问题时,恐怕不可能不考虑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面临的窘境。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乌克兰冲突是否会让美国对其未来抱有更积极的期望。在过去二十年中,恐怖袭击、金融危机和政治极化摧毁了美国的乐观主义。通胀上升和商品短缺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的悲观主义。如果决策者担心本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正在衰落,那么爆发大国战争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然而,美国对乌克兰的成功支持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多年来,美国第一次在全球危机中展示了本国的政策执行能力。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及其对欧美的认同提醒了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所有人,美国的软实力和结构性权力(译注:结构性权力是形成和决定全球各种政治经济结构的权力)依然存在。在讨论了几十年美国衰落和民主衰退之后,美国决策者现在可以放言恢复联盟体系和有决心加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对美国霸权的看法可能开始朝着更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变。

如果美国官员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有利于美国,那么也许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加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上,这种秩序几十年来一直在促进美国的利益。在不那么担心眼前的威胁后,华盛顿也许可以重新强调本国的长期目标,比如扭转民主衰退的趋势,为21世纪的全球经济体系建立一套弹性规则。而一个对本国未来和国际角色抱有信心的强大美国却可以重拾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乐观的美国将巩固国际体系,并为那些有志于以负责任态度加入国际秩序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提供便利。然而,如果大国屈服于悲观主义,那么所有希望就会丧尽,整个世界也将迎来危险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