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70的载重量难以满足运载主战坦克的需要,但其货舱宽度、高度都达到了4米,因此能够运载伊尔-76无法装载的大型货物,例如个头比较高大的作战车辆。问时宽大的机舱也便于安排多件不同规格的货物。从这个角度看,伊尔-76MF货舱宽度、高度上的劣势,很大程度的抵消了它相对于安-70的载重量优势,甚至难以满足客户运载国产大型装备的基本需求。

  运载伞兵时,两种机型没有大的区别,伊尔-76不经改装可运载120名伞兵;安-70可运载110名伞兵,在货舱内加装隔层后可运载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具备一定基础的大国引进仿制安-70成功后,通过进一步合作和自行研究,有望研制出能够运载先进主战坦克的安-70改型。如在战争中需要为一个采用重装备的师级单位提供迅速及时的空中机动,只需要80~100架自行生产的安-70或其改型,配合上适当数量的中小型运输机即可实现。

  伊尔-76和安-70都具有较好的起降性能,能适应跑道粗糙的前线机场。安-70只需要未铺设的600~900米跑道即可起降,压强限制仅为5千克力/平方厘米,在这种条件的机场安-70可携带25吨货物起飞,航程仍可达到约2000公里对比之下,伊尔-76作为大型运输机,对跑道的长度和表面承受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适应性不如安-70。尤其是重量、体积增大了的伊尔-76MF等改型,起降距离更加无法和安-70相比。伊尔-76和安-70都装有较为完善的装卸自动化设备,因此对机场维护设施要求不多。但安-70在维护、故障检测方面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对不同级别的机场的适应能力更强。

  中国引进仿制外国运输机的最终目的,是在将外国先进技术转化为本国的科研、生产和装备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独立研制更新一代的机型,从而彻底摆脱依赖技术引进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引进仿制起点高的安-70应该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尽可能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尽早实现自行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军用运输机。当引进、仿制安-70成功后,引进一方的民用运输机研制能力也将获得质的提高。尽管军用运输机与民用运输机有着很大的区别,但相关技术是融会贯通的。摸透了安-70这种具备先进推进方式、电传操纵、先进复合材料的新型运输机后,可直接开发相应的先进民用货运型号,进而将相关技术转移到大型民用客机的研制工作之中。反之,即便仿制伊尔-76的最新改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后,生产出来的大型运输机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要迎头赶上只能再次引进新的先进机型。

  将前文简单的概括起来说,安-70在部分性能指标(如最大载重量)上不如伊尔-76,但在更多的方面有着明显的、跨越式的优势。因此,假如中国需要通过引进仿制外国先进运输机,来形成自行设计制造大型运输机的能力,那么安-70将会是最佳的选择。

  似乎作为佐证,外界传媒也猜测中国大型军用运输机将以安-70为基础蓝本研制。据俄通社-塔斯社2003年9月16日报道,俄罗斯安东诺夫航空设计局新闻处宣布,中国正在积极研究购买安-70中型运输机的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要由中国国防工业、国防部和民航三方共同决定。安东诺夫设计局正与中国企业和公司积极发展合作,可能达成一些新的基本合作项目,安-70运输机只是其中之一。正是基于以上的成功合作和技术储备,据外电报道,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参与了运-20项目的研制工作,并推测运-20基于安东诺夫的安-70设计,但将采用4台D-30涡扇发动机,其新机货舱将保留与安-70相同的宽度和高度,只是长度上加长了5米。新机最大载重能力约在50-60吨,最大起飞能力达到近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