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能力

  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涉及到技术、材料、工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因此,运-20方案还是以继承和发展同在、稳妥和创新并存为主。实际上,当年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黄强同志就曾经指出“在研究国外型号的基础上,自主研制我国新一代军用运输机”。

  就技术而言,军用大型运输机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通信导航等40大类、200多个技术单元的课题,制造一架军用大型运输机,等于是对一个国家基础工业的“集体考试”。军用大型运输机的内部空间设计也很讲究,以战略运输机为例,它的运载能力主要表现在其货舱的净空间尺寸上,而非最大运载重量。像欧洲联合研制的A400M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最大载重量不如安-70,但其粗大的机身合理的内部空间能容下更多的武器装备,这正说明良好的设计对军用大飞机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技术储备,中国航空业已经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我国已经具备自主制造大型运输机的条件和能力,发展大型军用运输机已是到了水到渠成之势。

  专家认为,建造大型运输机涉及的技术很多,首先是发动机。大型飞机一般采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其次是材料水平。与美俄相比,中国在复合材料方面的研制和生产都比较落后,按目前情况看,中国在10年内可以研制出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也就相当于西方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还不具备研制类似美军C-17类型飞机的能力。在最新研制的战斗机上适当采用了一定比例的复合材料。要想突破技术难关,不仅需要加强自主研发,与俄罗斯等国的技术合作也是中国加速制造大型运输机的重要手段。

  在大型飞机立项论证中,对于当前以国内的研制能力能否制造出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运输机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能力已经基本具备,前景光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内的资源和条件都不具备,试图走引进国外的现成技术的"捷径"。

  对于中国是否具有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技术,有评论表示怀疑。众所周知,运-10大型客机下马以后,其研发团队被解散、生产线也被拆毁,中国原有的大飞机研发基础早已损失殆尽。国家2006年提出要重新上马大飞机计划,提出的第一步国产化率仅仅为20%而已,这点从ARJ-21上就可以体现出来。这款还称不上大飞机的支线客机,几乎就是一个外来零件拼装起来的产品,从航电、发动机,导航到机体材料全是进口的,中国商飞只是负责总装而已。一款准大飞机尚且如此,运载能力远超过ARJ-21的200吨级大型运输机突然面世着实令人怀疑。大飞机研制需要很强的航空工业基础,而中国在这方面历来是相当薄弱的。因此,所谓的“自主研发、制造和生产”,基本属于夸大之词。实际的情况,还是根据与乌克兰合作开发大飞机的计划,由乌克兰提供零件,西飞组装,然后打个“运-20”的标志号称国产,中国迄今为止实际上并未真正掌握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关键技术。

  然而事实上,我国航空工业近50年来,经历了从仿制生产、测绘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后,开展了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飞机设计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我国航空工业要"跻身世界强者之林",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增长,也必须研制生产大型飞机,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又满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我国早已具备了完整的大型飞机研发体系与研制能力,其中西安及周边地区